20世纪70年代后,在标准化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多种现场机械化施工方法也高速发展。同步液压千斤顶的滑升模板广泛用于高耸结构,如1975年建成的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高达553m,施工时就用了滑模,在安装天线时还使用了直升机。内环氧外聚乙烯涂塑钢管现场机械化的另一个典型实例是用一群小提升机同步提升大面积平板的提升板结构施工方法。
近10年来中国用这种方法建造了约300万m2房屋。此外,钢制大型模板、大型内环氧外聚乙烯涂塑钢管吊装设备与混凝士自动化搅拌楼、混凝土搅拌输送车、输送泵等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现场机械化施工工艺,使传统的现场灌筑混凝土方法获得了新生命,在高层、多层房屋和桥梁中部分地取代了装配化,成为一种发展迅速的方法。现代技术使许多复杂的工程成为可能,例如,中国宝成铁路有80%的线路穿越山岭地带,桥隧相连,而成昆铁路桥隧总长占40%;日本山阳线新大阪至博多段的隧道占50%;苏联在靠近北极圈的寒冷地带建造了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的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直通世界屋脊。由于采用了现代化的盾构设备,隧道施工加快,精度也提高。内环氧外聚乙烯涂塑钢管工程中广泛采用定向爆破的方法,解决了大量土石方的施工难题
(6)理论研究精密化
现代科学信息传递速度大大加快,一些新理论与方法,如计算力学、结构动力学、动态规划法、网络理论、随机过程论、滤波理论等的成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渗进了土木工程领域。内环氧外聚乙烯涂塑钢管结构动力学已发展完备,荷载不再是静止的和确定性的,而将被作为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随机过程来处理。美国和日本使用由计算机控制的强震仪台网系统,提供了大量原始地震记录。目趋完备的反应谱方法和直接动力法在工程抗震中发挥很大作用。中国在抗震理论、测震、震动台模拟试验以及结构抗震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在结构设计计算中,静态的、确定的、线性的、单个的分析,逐步被动态的、随机的、非线性的、系统与空间的分析所代替。电子计算机使高次超静定的分析成为可能,例如,高层建筑中框架一剪力墙体系和筒中筒体系的空间工作,只有用电算技术才能计算。电算技术也促进了大跨桥梁的实现,1980年英国建成享伯悬索桥,单跨达1410m:1983年西班牙建成卢纳预应力混凝土斜张桥,跨度达440m;1975年中国在云阳建成较早座跨度为1456m的斜张桥后,又相继建成跨度为220m的济南黄河斜张桥及跨度达260m的天津永和桥。